刑事法律知識

虛擬幣詐騙怎麼追回?律師專業講解完整流程

 
Rankking 小編

洪宇謙律師

雍和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

私立東海大學法學士、國立中興大學法學碩士

虛擬幣詐騙怎麼追回?律師專業講解完整流程

法律我幫您
點擊立即諮詢

虛擬幣詐騙後錢難追回?本文由律師專業解析不可逆轉與匿名性陷阱,結合刑法與洗錢防制法,提供資金追回與法律救濟的完整方案。

目錄

一、為什麼虛擬幣詐騙後難追回?律師帶您一次看懂陷阱與法律挑戰

3大虛擬幣詐騙後難追回的原因

中繼錢包 Relay Wallet

受害者匯入的資金立即被詐騙者轉往多層「中繼錢包」,形成資金斷點。

混幣器 Mixers / Tumblers

詐騙者利用「混幣器」(Mixers / Tumblers)將金流切割、混淆,難以還原追蹤路徑。

跨境轉移 Result

資金常被迅速匯入境外交易所,而國際司法互助曠日廢時。

虛擬貨幣詐騙後之所以難以追回,關鍵在於其交易特性具備「不可逆轉」與「匿名性」。所謂不可逆轉,意指一旦交易上鏈(記錄於區塊鏈),便無法像信用卡或銀行轉帳那樣透過金融機構進行撤銷;而匿名性則代表錢包地址並非對應真實姓名,除非透過交易所的 KYC(實名認證)制度,否則難以追查背後身分。這使得詐騙集團往往能在短時間內將資金層層轉移甚至跨境洗錢,大幅提高追討難度。

從法律角度來看,雖然虛擬貨幣不具「法償性」,但若涉及詐騙行為,仍然可援引既有法條處理:

  • 《刑法》第339條(普通詐欺罪):「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,以詐術使人交付財物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。」——虛擬幣被詐騙交付,即可成立此罪。

  • 《洗錢防制法》第2條、第14條:將犯罪所得或可得犯罪所得資金,經由轉帳、匯兌或其他方式掩飾來源,即屬洗錢行為,最重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併科新台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。


因此,雖然我國法律已有可適用的詐欺罪與洗錢罪,但受害者自行追討資金往往因舉證不全、程序複雜或跨境難題而受阻。此時,委任律師格外重要,律師能協助您:

  • 整理並提交完整的金流證據與通訊紀錄,提升檢調偵辦效率。

  • 代表您聲請法院假扣押或資產凍結,防止詐騙者轉移可疑資金。

  • 與警方、檢察官及跨境司法機關協調,增加追回可能性。

  • 避免偵訊或陳述中因表述不當而不利於自身權益。


總結來說,虛擬幣詐騙後因技術特性與法律追訴限制,使追回資金困難重重,但若能及早委任律師,結合法律程序與專業協助,仍可大幅提升資產追討與權益維護的成功機率。

二、常見虛擬幣詐騙手法與防範提醒

1.交友投資陷阱

詐騙者透過 交友軟體、社群媒體 建立感情或友情,先日常聊天培養信任,再以「關心你財務未來」為由,逐步引導受害人投資虛擬幣或加入「投資平台」。受害人往往因情感投入,降低警覺心。

防範提醒
  • 謹慎看待「網路交友+投資」的組合,尤其對方過度關心你是否「理財」。
  • 不要將投資決策建立在情感基礎上。
  • 請記得:根據 《刑法》第339條(詐欺罪),此類「以愛為名」誘使轉帳的行為,仍屬詐欺。

2.假平台/假交易所

詐騙集團建立 仿冒合法交易所的網站或 APP,常以「高報酬」、「穩定獲利」吸引受害人投資。初期允許小額出金製造信任感,但一旦金額增加,就會鎖帳戶或直接關站。

防範提醒
  • 投資前應確認平台是否登錄金管會 虛擬資產防制洗錢平台(依《洗錢防制法》第5條規範)。
  • 不要僅憑他人推薦下載「陌生 APP」或點擊不明網址。
  • 若平台無合法執照,即使看似專業,實際上無保障。

3.龐氏騙局(Ponzi Scheme)

詐騙者承諾 「高報酬、零風險」,以新進投資者的資金支付前期投資者的「利息」或「獲利」,製造穩定獲利假象。最終資金鏈斷裂時,所有人血本無歸。

防範提醒
  • 任何投資皆有風險,若有人承諾「保證獲利」,必須提高警覺。

  • 查驗公司是否有真實營運與財報,否則僅是「資金遊戲」。
  • 在我國,若該行為涉及「不實投資標的」,除詐欺罪外,還可能觸犯 《銀行法》第29條(非法吸收存款罪)。

4.釣魚網站與假客服

詐騙集團利用 假冒客服信件、LINE、Messenger 傳送連結,要求用戶輸入帳密、私鑰或 OTP。受害者一旦輸入,資金立即被盜。

防範提醒
  • 官方客服 不會主動私訊 要求提供私鑰或 OTP。

  • 切勿點擊來路不明的連結,網址請仔細確認。
  • 根據 《刑法》第358條(無故取得電腦資料罪),此類竊取行為亦屬刑事犯罪。

5.名人詐騙廣告

詐騙廣告常見於 Facebook、YouTube 等平台,假冒知名企業家、財經專家或律師代言,吸引用戶進入詐騙網站。

防範提醒
不要輕信社群廣告,即使內容看似專業或有名人照片。可透過新聞或名人官方帳號查證其是否真的有該投資聲明。名字+「詐騙」搜尋,通常能找到相關警示資訊。

6.假投資群組

詐騙者在 LINE 或 Telegram 建立群組,群內多為同夥假扮「學長姐」或「助教」,不斷分享「獲利截圖」。新成員在「群體壓力」下容易相信並投入資金。

防範提醒
  • 別輕信群組裡的「曬單」或「獲利截圖」,多數為偽造。

  • 應直接核對投資標的是否有真實公司或合法牌照。
  • 根據 《刑法》第339條,這類「群組洗腦+誘投」已符合詐欺要件。

三、虛擬幣詐騙追討的關鍵:鎖定金流

在虛擬幣詐騙案件中,詐騙集團通常會要求受害人將資金匯入指定錢包,再經由「車手帳戶」提領現金,或透過交易所將虛擬幣兌換成新台幣。由於 區塊鏈紀錄雖可公開查詢,但缺乏真實身分資訊,因此追討資金的核心不在「區塊鏈本身」,而在於 金流流向 ——只要掌握涉案帳戶,就能進一步展開追查,並透過司法途徑追究賠償責任。


實務舉例:追查金流的方式

  • 車手提領
    詐騙集團利用人頭帳戶提領現金,車手一旦被查獲,即可溯源追查詐團成員,並依刑法共犯理論究責。

  • 交易所換匯
    若資金流向合法交易所,檢警可透過 KYC(實名制)資料 調取出入金帳戶,追查嫌疑人身份。

  • 凍結資產
    法院可依 《刑事訴訟法》第133條(扣押) 或民事假扣押程序,凍結涉案帳戶資金,避免詐團轉移財產。

  • 附帶民事訴訟
    受害人可於刑事程序中附帶提起民事訴訟,直接請求賠償,節省訴訟成本。


律師建議

由於虛擬幣金流牽涉跨境交易、匿名錢包、人頭帳戶等複雜因素,若自行報案,常因舉證不足或程序錯誤而被動等待,錯失凍結資產時機。因此,委任律師格外重要

  • 律師能協助蒐集並整理金流證據(轉帳紀錄、交易所出入金紀錄、對話截圖)。

  • 律師可代表您向檢調聲請 即時凍結帳戶,避免資金被迅速轉移。

  • 律師能同時規劃刑事告訴與民事求償,最大化追回可能。

  • 在偵查與審判過程中,律師可確保您的陳述正確,避免遭誤認為「共犯」或「幫助犯」。


總結虛擬幣詐騙要追回資金,核心在於「金流」。
受害 ➝ 蒐證 ➝ 報案 ➝ 凍結 ➝ 提告 ➝ 民事求償,這是完整的法律追討流程。
唯有及早 委任律師,才能在第一時間鎖定資金流向,提高凍結及追討成功率。

四、律師觀點:為何必須委任律師?

在虛擬幣詐騙案件中,被害人往往急於追回資金,但若缺乏法律專業與蒐證技巧,訴訟極易因舉證不足或程序瑕疵而失敗。特別是虛擬貨幣涉及跨境金流、人頭帳戶、以及交易所 KYC(身分驗證)資料的調取,若沒有專業律師介入,常常錯過凍結資金的最佳時機。

我國 《刑法》第339條 明確規定:「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,以詐術使人交付財物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。」虛擬幣詐騙行為完全涵蓋其中。而若詐騙集團透過車手或交易所掩飾金流,即有可能構成 《洗錢防制法》第14條 的洗錢罪,最重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併科新台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。另一方面,受害人也可依 《民法》第184條 提起侵權行為損害賠償,向加害人主張賠償責任。

因此,律師在案件中的角色至關重要:

  • 完整蒐證
    協助受害人整理 轉帳紀錄、對話紀錄、平台截圖,確保證據具體且符合法院認可標準。

  • 法律行動
    律師可即時向法院聲請 假扣押或假處分,依據 《民事訴訟法》第522條 規定,確保資金在訴訟未結束前不被轉移。

  • 程序保障
    在警詢、檢察官偵查、法院審理過程中,律師能保障當事人陳述方向正確,避免因表述不當而被誤認為「幫助犯」或共犯。

  • 跨境司法互助
    若資金流向海外交易所,律師能透過 司法互助機制 向國外請求協助,提升追回資金的可能性。


 結語

虛擬幣詐騙怎麼追回」雖然是一條艱難之路,但並非完全沒有希望。唯有及早蒐證、立即報案,並 委任律師妥善規劃法律策略,才能突破資金轉移與法律程序的重重挑戰,真正守護自己的財產安全。

常見問題解答

若不幸遭遇虛擬貨幣詐騙,建議立即 保留交易證據(如匯款紀錄、對話紀錄、交易平台畫面),並 立即向警方報案或司法機關求助,由執法機關介入偵辦及凍結資產。根據法務部調查局案例,曾查獲詐騙集團偽冒加密平台並迅速逮捕相關嫌犯,凍結現金與虛幣作為跟進證據並進行拍賣還給受害人。
常見手法包括以下幾種:1.偽造虛擬貨幣交易平台(假平台)2.情感詐騙(戀愛詐騙+誘導加碼投資、pig-butchering)3.假冒首次代幣發行(ICO)機會4.使用假App或假行情圖操作受害人投入
目前台灣對虛擬貨幣詐騙者的刑責仍偏輕,但法務部已修法加重打擊力度(如「新四法」納入 VASP 經營者等監管)。各單位並積極偵辦大型詐騙集團,例如查扣億元現金與價值數億元的虛擬貨幣,反映司法資源與偵查力度正在逐步提升。
目前多數司法程序僅以詐騙時的虛擬資產價值進行賠償,不會考量後續幣價上漲的差額。例如 FTX 受害人即只能依當時價格領回資金,因此被認為對受害者不公平,正在引發美國司法部進行制度檢討。
美國已凍結逾 3 億美元與詐騙相關的加密資產,展現高度跨機構合作能力,同時,SEC 曾起訴 NovaTech 詐騙超過 6.5 億美元,展開刑事與民事訴訟。